氯化十六烷基吡啶
 
[结构式]
 
 
[物化性质]白色固体,一般带一分子结晶水,其熔点为77~83℃。极易溶于水、乙醇,可溶于氯仿,几乎不溶于苯、乙醚。1%的水溶液的pH值为6.0~7.0。强力振荡其水溶液会产生泡沫,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杀菌消毒性能。
 
[制备方法]在48mL SOCl2和0.3gHCONMe的混合物中,搅拌下控制温度30~35℃,滴入81g十六醇。滴毕,混合物煮沸30min,冷却,蒸馏得138~140℃(270Pa压力)馏分,得到氯代十六烷。
 
将80g氯代十六烷和32g干吡啶油浴加热到150~160℃,反应12~15h,反应完毕。加入80mL丙酮,混合物水浴加热溶解后再冷却得94%收率的产品。熔点87~88℃。反应式如下:
 
 
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投药方式-般采用:每天少量投药,有利于抑菌;每隔数日采用一次冲击式大剂量投药,有利于杀菌。一般用量为10~20mg/L。
 
(2)医用消毒
 
由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具有广谱的杀菌性,因此很早之前就被用于医学临床消毒。据英国马丁代尔药典记载,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制剂为非处方药,在欧美广泛用于口腔清洁、消毒,如牙龈炎的防治、口咽部感染控制及预防齲齿等。
 
(3)其他用途
 
近年来,国内外研究者不断扩展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用途,有研究者把其用于肉类(包括牛肉、鸡肉等)的处理,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杀菌抑菌机理,目前有两种解释,一种认为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是表面活性剂,具有亲水和亲脂的两个基团,因此与细菌接触有良好的浸润性,使细菌表面张力减少而失活,起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;另一种解释是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是一种季铵盐,可以与细菌的一些酸性基团发生反应,形成弱的离子化合物,阻断细菌的呼吸作用,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