硝基咪唑类药物(nitroimidiazoles)为含有硝基杂环结构的抗原虫药物。1954年合成了甲硝唑用于治疗滴虫、阿米巴病及兰氏贾第鞭毛虫病:1962年发现甲硝唑对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,由此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得到深入发展,相继合成出了一系列的药物。本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咪唑环上带N-1-甲基和5-硝基取代基,只有C2位上的取代基不同,主要包括地美硝唑(dimetridazole,DMZ)、甲硝唑(metronidazole,MNZ)、洛硝哒唑(ronidazole,RNZ)、异丙硝唑(ipronidazole,IPZ)、奥硝唑(ormidazole,ORZ)等。
 
16.1.1 理化性质和用途
 
16.1.1.1 理化性质
 
硝基咪唑类药物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,遇光易分解,可汽化,长时间干燥易挥发;不同程度地溶于水、丙酮、甲醇、乙醇、氯仿和乙酸乙酯;大多显弱碱性,能溶于酸液,与酸结合成盐,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。常见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理化性质见表16-1。
 
表16-1 常见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理化性质
 
 
 
16.1.1.2 用途
 
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抗原虫和抗菌活性,也具有很强的抗厌氧菌作用。药物进入易感的微生物细胞后,在无氧或少氧环境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,其硝基被电子传递蛋白还原成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氨基,从而抑制细胞DNA的合成,并使已合成的DNA降解,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,从而使细胞死亡,发挥其迅速杀灭厌氧菌、有效控制感染的作用。
 
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生物活性与其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,1-甲基-5-硝基咪唑为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基团。药物抗原虫活性与咪唑环1位的亲脂性和负电性有关,抗菌活性与电解还原作用有关。毒性则主要取决于咪唑环1位N上的侧链。该类化合物的抗滴虫活性与硝基的位阻成反比,位阻越大,活性越低。
 
硝基咪唑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原虫感染,如牛毛滴虫病、犬贾第虫病、鸡和火鸡组织滴虫病、禽贾第虫病、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。另外,还有抗蜜蜂微孢子虫病和阿米巴虫病的作用。MNZ除能抗滴虫及抗阿米巴原虫外,还对脆弱拟杆菌、黑色素拟杆菌梭状杆菌属、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;地美硝唑不仅能抗大肠弧菌、多型性杆菌、链球菌、葡萄球菌和密螺旋体,且能抗组织滴虫、纤毛虫、阿米巴原虫等。添加本类药物于饲料中,可预防螺旋体引起的猪下痢,亦可用于防治禽类的组织滴虫病及六鞭虫病,此外还有增重作用。
 
百检网就是一家权威的食品检测机构,提供各种检测需求服务,有任何疑问欢迎电联或者在线咨询客服。